您好,欢迎访问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教育集团官方网站!
文明上网
 
首页 - 做中学项目 - 他山之石
“做中学”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0-09-10 访问量:

 

问题的提出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科学课开始替代常识课,如何有效的开展科学教学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要促进儿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培养儿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小学科学教育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结果;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传播、轻亲自体验的偏向,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做中学”科学教育则有利于让学生在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建构知识,获得能力,有效地克服传统科学教学中的弊端,促进儿童自身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基础。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科学课》的性质: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主战场,是开展“做中学”研究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提出了“‘做中学’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建构能突出“探究性、自主性、综合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借此来提高科学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对象  院桥镇中心小学学生(2001年9月入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做中学”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教学做合一”理论。倡导学生要“做中学”。“做中学”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模式是指以“做中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育模式。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的过程。这里的“做”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实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搜集、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而其中的学泛指广义的学习

与发展,具体指探究奥秘、获取新知、亲历过程、体验情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

四、“做中学”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动手做”来说,这一特征应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活动教学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探索的主体、创造的主体。

(二)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指为学习某项内容,完成某个专题而采取的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的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四)创造性原则

   教学的创造性一方面表现为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适应、改善新环境,发现、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生命状态,努力创设理想的对象性活动情境,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做中学”小学科学(常识)教学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