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教育集团官方网站!
文明上网
 
首页 - 做中学项目 - 专题论文
“做中学”在小学科学学科中的渗透与应用
时间:2011-03-08 访问量: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针对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纯知识灌输的美国传统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真实情境——发现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想法”。“做中学”强调了学习的真实情境,强调了学生的兴趣,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我觉得这不仅仅适用于美国教育,更适用于我们中国的教育。

根据多年来从事自然、科学课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进行“做中学”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做中学”,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配套仪器和工具进行动手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是科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科学课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

       如《岩石的变化》一课采用的是:模拟实验做中学。也就是用实验用品模拟自然界中的现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分析岩石变化的原因,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与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相比,我觉得“模拟实验”这种特殊的体验方式,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很神秘。因为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在短时间内是不易观察到的,能在实验室中模拟它们的变化,“再现”它们的变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学生做分组做模拟实验“滴水穿石”时,一边小心的用手一下一下地挤压饮料瓶里的水,一边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一滴一滴的水使泥块发生的变化,当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水滴把泥块滴出小坑或者滴得散开时,兴奋不已。经过小组的分析、讨论,很自然地感悟到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是来自于——水的力量。

       此时的教师再辅之以蕴含深刻哲理的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小时候有关于“滴水穿石”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同时从自然现象中悟出:读书,做事情,就像“滴水穿石”一样,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通过做中学的体验,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并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受到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小组交流等多种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这也许就是学生们为什么喜爱上科学课的真正缘由。

       二、课外活动“做中学”,促使学习空间由封闭的课堂到开放的课外。

科学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基于对新课标的充分理解,我把那些在课堂上无法短时间完成的实验放在了课外活动中,延伸到了家庭中。在家庭中让学生创设出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情境,在这种真实地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去观察、发现、思考,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了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的。

       如:《花的构造》一课教学,为了让学生真实的了解白菜花的构造,在学期初备课时,我就考虑到了让学生亲自种白菜花问题。因为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而学生只有亲自动手种植白菜花了,才能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感悟。

       于是,我在科学课上分别布置了水栽法和土栽法种植白菜花的课外种植作业,当然我也要和学生一起种植。并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每次科学课的时候进行汇报,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种植的白菜花的长势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没想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白菜花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带给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乐趣。汇报时学生们总会津津有味的描述自己种的白菜花的生长情况。等到班里大部分学生种的白菜花都开花时,我便引导学生开始了用他们自己亲手种的花来做解剖实验,研究完全花的构造,当学生兴奋异常的用镊子小心的取下一朵朵黄灿灿的美丽的白菜花时,满脸的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在解剖、探究白菜花的构造时,他们是那么的细心又专注,我想那是因为这白菜花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才格外的珍惜,格外的重视。可想而知,这样的一节探究课下来,学生是主动获取的科学知识,他们的收获是多元的。

       其实,像这样适合学生在课外动手实践体验的课还有很多,如:种子的萌发、种植植物、植物的繁殖等。像动物单元也有很多课,如:饲养小白兔、饲养蜗牛、饲养小狗等。当然还有很多类此的活动都可以都采用课外动手实践、课内探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我常想,如果我们的科学老师能够善于抓住这些动手做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动手做的活动中,反而更主动、更积极、更具有热情。能够拨动这些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心弦,令我深感欣慰。

       三、社会实践“做中学”,促使教育由学校、家庭向社会生活回归。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因此科学课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内和家庭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

       于是我校结合节能周活动,带领学生开展了“节能在我身边”做中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收集有关能源知识的资料。

       在这个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与掌握有关能源科学的基本知识,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的兴趣、求知欲,更增强了节约能源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第二部分:调查身边的能源使用情况。

       这部分活动我们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在社区中展开:

       任务一:认真观察你周围的生活环境,都利用了哪些能源?这些能源都用来做什么?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能源?

       任务二:根据学生调查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电是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能源。由于全国用电量巨大,电力资源不足,造成了用电紧张。最近我区采取了分段停电等措施,来缓解用电紧张。你知道你周围的用电状况吗?

       任务三: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家用电器的用电量,运用你学会的知识,做一次家庭用电统计。

       明确活动任务后,由各小组经讨论、商议制定出了行动步骤。教师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于是节能活动便在社区开始了……

       第三部分:整理分析数据,制定节电方案

       一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节能行动过程和体会,最终确定把电灯、电视、冰箱作为最有潜力的节能电器。因为这3类电器在7天观察记录中,用电总量最多,也最具有节电价值。电灯可以换成节能灯。电视应该避免待机耗电。冰箱使用时把食物冷却再放进去和减少开关次数。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多种可行性方案,应用到学校、家庭、社区节电活动中,达到了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教育的目的。

       通过“节电在我身边”做中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活动范围,由学校走进家庭,由家庭走向社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真正体现了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全面成长,教书育人等“以人为本”的教改理念。

       经过不断摸索和研究,感觉学生越来越喜欢做中学这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因为他们在动手做的科学课上、在动手做的家庭活动中、在动手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着、体验着,体验着乐趣、体验着收获、体验着成功和失败、体验着生命成长的每一个过程,正是这种丰富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草案)

4、“节能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手册

5、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6、《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的中西交汇》

 

                                                       来自义务教育课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