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教育集团官方网站!
文明上网
 
首页 - 文体艺术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12-2015年
时间:2012-06-20 访问量: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2〕64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2012-2015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编办、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体育局制定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2012-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 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

行动计划(2012-2015年)

省教育厅  省编办  省科技厅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卫生厅 省体育局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为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联动为支撑,以构建学校、村居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主线,以体育锻炼、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和氛围营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体育活动推进行动、卫生服务改善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优化学校、村居社区、家庭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环境条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素质的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到2015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体质健康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以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为实施主体,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社会化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层次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公众参与更加广泛、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大中小学层次分明、逐年递进、科学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基本建立,学校按规定开设体育课,体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教体融合加快发展,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每学期接受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少于7课时,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卫生防病和自我保健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学校卫生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医教结合不断深化,以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管理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全面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维持在低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学校体育和卫生设施建设达省以上标准,公共体育和卫生设施条件达规定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1.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把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师资、课时、教材、教具、活动等落实到位;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2.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抓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学校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到2015年,全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银牌学校和铜牌学校达中小学总数的50%左右。

      3.实施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制度。研究制定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办法,定期组织开展评价,逐步完善激励反馈机制。

       4.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免费向村居社区和学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环省行”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科学合理膳食、参加健身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性的认识。

       (二)体育活动推进行动

       1.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高中及以上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紧密结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

       2.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健身的良好习惯。

       3.保证学生体育运动强度。积极开发、优先选择有氧耐力、力量、速度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内容,不断增进学生体质。

       4.组织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一步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学校体育训练和竞赛体系。

       5.提升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学校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按规定向学生开放,鼓励其他校外机构体育设施优先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卫生服务改善行动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完善学校各项卫生规章制度,寄宿制学校均设立卫生室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寄宿制学校均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落实专人负责指导所在地区学校卫生工作。

       2.指导学生科学营养膳食。建立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机制,组织制定不同年龄段学生营养膳食标准,学校食堂配备专(兼)职营养配餐师,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结构,努力降低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

       3.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每年组织1次学生常规健康体检,确保学生体检率达100%。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完善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搭建学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

       4.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开展以近视、肥胖、龋齿为主要内容的常见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做好适龄学生疫苗接种或补种工作。完善学生缺课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缺课监测,有效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5.开展大学生紧急救护培训。制定大学生紧急救护培训计划,并将其纳入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紧急救护技能水平。

       6.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充分发挥学校公共卫生三级防控体系作用,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水平。

       (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1.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测评工作,并将其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2.注重学生心理干预。学校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高度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建立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库,加强与校外心理疾病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

       3.探索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深入分析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突出学校指导、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综合效能,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模式。

       四、职责要求

       (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1.切实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研究制定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政策,及时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体育中考制度,正确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地方政府、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督促指导学校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学生每年健康体检制度,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等工作的督查指导力度。

       3.把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等设施设备的投入,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均衡化,确保所有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达省以上标准。

       4.组织实施村居社区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促进公共体育设施和村居社区卫生资源为学生服务。着力加强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将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范围。鼓励支持体育、卫生等专业人员进学校、进村居社区、进家庭,努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二)学校

       1.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日常管理机制,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开展早锻炼、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每年举办学校运动会或体育健身周、健身节、体育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实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2.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日常管理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科学评价并及时通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指导家长和村居社区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按规定设置学校卫生室,足额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组织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协助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做好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三)家庭

       1.关注子女身心发育情况,并向子女传授科学健康的生活与卫生知识,减轻子女过重学业负担,保证子女均衡营养和充足睡眠,配合学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2.增强健康意识,激励和引导子女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家庭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子女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四)村居社区

       1.指定专人负责村居社区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建设村居社区内体育健身设施并定期维护,保证体育设施使用安全。

       2.定期开展符合村居社区特点的体育健身、健康教育和公益活动,不断提高村居社区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开展疾病防治科普教育,切实增强居民防病意识和能力。

     (五)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

       1.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措施,配合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与评估。

       2.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科研工作,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营养膳食工作指南,为政府及部门、学校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社会团体和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沟通,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六)公共媒体

       1.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研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宣传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建立健全相应工作制度,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

       2.通过健康专栏、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健康促进工作相关知识,宣传报道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着力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人民政府要把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统筹协调有关工作,卫生、体育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各方支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重视队伍建设。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科学合理配置中小学教师编制。学校按规定足额配备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制定并实施体育、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专业标准,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与考核管理工作,提高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配备充足的村居社区体育、卫生专业人员,指导村居社区开展体育和卫生服务。

       (三)强化管理评价。加快建设学生体质健康信息集成平台,真正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分析、评价、公告、干预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标准化,不断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化管理。研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对村居社区、学校、家庭等进行监督评价,努力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监督评价体系。

        (四)完善保障机制。将学校和村居社区体育卫生设施配备优先列入相关建设规划,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把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当地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安排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省级站点监测与研究机构承担的监测、公告、研究等工作的必要开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激励机制,制定《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奖励办法》,对组织有力、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主题词:教育  学生体质△  促进计划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4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