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教育集团官方网站!
文明上网
 
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小学创新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05-12-27 访问量: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九五”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九五”期间,我校进行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整体和谐教育实验研究”、“优化教学过程研究”等课题研究。锻炼了一支业务精良、善于教改科研的教师队伍。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蕴含了许多创新教育的成份,为“十五”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为切实推进新课改工作,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师们对创新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效益普遍感到不够理想,对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缺乏探究与建构,创新理论缺乏具体化学习,创新性教学实践缺乏升华的状况下,我校迫切需要旨在探究、提炼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化创新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以顺应教育形势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基于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受到了限制,我们关于教学的设计,还是着眼于教师,而不是着眼于学生。对于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的评价往往还是以“教师好教”为目标而设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忍受四十分钟的一堂课,听着老师讲,跟着老师动动嘴,而一双灵巧的小手被束缚住了,绝不能乱动。”教师追求的是围绕课前给学生设计好的圈圈,让学生去钻,一个问题提出后,只要有一个同学回答正确,教师就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了,接着再按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继续进行。这种一个学生答对,全班同学都懂;一个学生会做,全班同学都会的现象,使整个课堂教学以师生之间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稳步推进,无端地排斥或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排斥或忽略了学生课堂以外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学习渠道,排斥或忽略了学生发现和检验真理的实践源泉。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载体和中介,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兼顾课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三)基于课程和课堂功能的认识和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志着我们国家培养人的目标已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去。抢抓机遇,以求得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得到更大的提高。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展现在课堂教学上,其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行为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应是一种动态与静态交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教学创新的过程。创新不是否定传统的一次宣泄,而是对传统进行继承发扬。创新的根本之点,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发掘出新的生长点,激活创新意识,生成创新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品质,形成创新能力来讲肩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课堂教学理应随着变革而对教学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摒弃,对不发展的领域进行突破,给不同禀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

(四)基于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思考。

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该组织在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中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理论,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区别,要求教育教学带领儿童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促使儿童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以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为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打开了通道。其主要构成因素及其关系是:(1)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立的主题;(2)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3)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过程;(4)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5)与主题相应的课程设计;(6)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的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多元智能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慧学说对于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1)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智力特点为基础,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2)适应性课程的设计。要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重新设计,编制适应学生不同智力特点的学校课程;(3)教师要为理解而教。所谓理解,就是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思想,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对任何一个要领或技能都要以多种方法来教授;(4)学生自信心增强。多元智力学说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智力特长,正确评价自己,有的放矢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做中学”教育思想。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历史、地理,而是儿童自身的活动。只有在活动中,他们才能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杜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他认为任何压制和服从都不会导致对个人和社会主动的改造和创新。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必须以生活为本源内容,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给他们以创造的机会。因此,教学中,我们就要努力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的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二、核心概念的解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我们认为这些概念正在逐步清晰化。

(一)什么叫创新

创新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创新的一种用法是专用性词汇,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冯之浚主编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与政策》一书中指出:“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关于这一创新理论的原始思想,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文件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的本质是“知识、技术的价值实现”。创新的另一种用法是通用性的词汇,泛指创造新的东西或具有创造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新的释义是:“①抛开旧的,创造新的。②指创造性;新意。”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创新和创造的意义就比较接近了。我们平时用到的创新这个词汇,较多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用法。例如“在工作中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等等。

(二)创新性与创新性教学

创新性是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从创意、过程设计到成果展示的思维表现。即是对事物原有规范的某种突破,摆脱某些积习和原有规范不合理部分对事物发展的束缚,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构建新模式,探索新机制,追求新目标。本课题的“创新性”是指围绕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培养人的目标要求下,对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摒弃,对不发展的领域进行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指向是富有创新性的,即它所面向的是学生的智慧发展,在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取向上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明显的突破;二是课堂教学的运作流程本身是富有创新性的,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的建构,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调控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个性,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模仿性和程式化。

创新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它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中心,以知识为桥梁,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实践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创新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并未增添新的教学要素,也不排除各种已有教学方法的使用。但是,由于有了新的目标和理念,使原有的教学要素有了新的组合,具有了新的功能;使原有的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服务。

(二)教学模式与创新性教学模式

什么叫模式?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确定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一个标准样式。关于教学模式,人们的看法还不很一致。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念)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范型。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是连结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教学理论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中介,也就无法实现其行动指南的价值。

而创新性教学模式则是运用当代教学理论和创造力理论,重新规划教学过程,建构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小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及小学教学实际而建构起来的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实践模式。因此,它的实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吸取基础教育研究的创新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为重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其本质特征为:

开放性。在教学观念上,教师需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经验的模式框架内,保持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但又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创新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探究式”和“做中学”理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

民主性。在创新性教学的课堂里,教师既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又是学生创新学习的“经纪人”,学生拥有相应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空间,可以随意捕捉流动于课堂中任何一个创新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科学性。在创新性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施教,以科学地教引导学生科学地学。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勾兑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把科学施教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

创造性。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立意在“创”和“新”上,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对学生而言,创造性学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也就没有创新。教学中,教师始终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新奇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创造,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发展性。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用发展的思想来发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用发展的胆识来确认学生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实质性的进步,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交流要植根于学生的发展,活动要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研究目标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针,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和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活动模式。主要目标如下:1.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2.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建立创新性教学模式;4.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实施不久,新的课程改革开始了,课改的先进理念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对课题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两条研究原则:一是研究的目的性,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为了促进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二是针对性,课题研究必须针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按照这两条原则,我们对课题设计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总体思路是要回答“创新什么”和“怎样创新”这两个问题,其中“怎样创新”是研究的重点。回答“创新什么”,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回答“怎样创新”,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下面围绕这样的思路报告我们的研究内容。

五、实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过程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2001年2月—2001年7月):课题启动,完成课题的理论构建。

(1)全面启动课题。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①2001年初,学校成立了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针对课堂教学状况存在的问题,于2001年2月选定好本课题,进行文献探讨,编制主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和五年研究工作流程实施手册,确保总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持续规范有序;②聘请有关专家、研究人员和教学骨干对本课题进行了论证。③2001年3、4月间,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课、评课,发现与探讨了有关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症结,形成书面报告,拟定并设计相应的子课题方案,对各子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实施总指导,并落实课题研究任务,形成“点”、“面”结合的课题研究格局;④分解子课题研究专题,通过各个专题的局部突破实现主课题的整体突破;⑤2001年11月,学校开展了本课题的开题研讨会,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课题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2)完成总课题的理论构建(图略)。

3)培训实验教师。本课题针对性强,参与面广,覆盖面大,直接参与实验的教师100余人。因此,层层培训实验教师就成了当务之急。每次培训,理论上有主题报告,实践上有研讨课,措施上有经验交流,思路上有观点论辩。

第二阶段(2001年9月—2004年7月):教学实验研究,将课题理论用之于教学实践。

主要工作是:

(1)专题研讨。围绕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教学结构、教学程序等诸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扎实地进行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课题培训会、专题研讨会、创新成果展示课;子课题组研究与个人短期课题或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以学科为主的校内课题研究课、公开课、说课、赛课、评课;聘请知名专家作创新教学专题讲座,请家长、学生参与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一堂课题研究课(全校119位教师,45岁以下教师85%),要求各学科开展“一说、二上、三评”的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初步建构了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雏形;2004年5月,我校举行了全市首届“新课程、新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以课堂教学、教师经验交流、师生的创新作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深入推动了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视导。课题视导的长处是及时地了解情况,就地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保证各子课题或教师专题研究不偏离按规律办事的轨道。课题视导的主要内容有:①根据各子课题或专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的需要,传输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先后举行了“‘探究式’、‘做中学’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沙龙”等各种形式的教研、科研活动培训58次,每年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听课和学习达200余人次,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②就本课题的某一方面举办课题讲座,从理念上武装实验教师。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学23人次;安排本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教学讲座40余人次;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名师和专家报告会7场次。③督察各子课题或专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研究进程。④听课、评课,总结交流各子课题或专题研究的经验或教训。每年安排教师上校内公开课、课题研究课210余节。承办了市观摩课和现场会12场次,有49位教师为市课改现场会、市课改中心组、省课改检查组以及外省市考察团、本市县区兄弟学校上课改观摩课105节次,其中课改公开课49节,课题公开课56节。

(3)校本培训。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抓准了“校本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学中做’,实践检验理论‘做中学’”的实践理念,构建了教师校本培训“学会分析、学会反思”的活力机制。即教师的校本研究着眼于反思性的经验学习,着力于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学习,植根于知行结合、当前运用的有效学习,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自身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实现理念和行动的良性互动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

“案例研究”:

①确定目标起点。课题实验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以课堂改革为中心的案例研究方案,确立了“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策略。要求教师每学期确定一个专题,一个研究方案,写一篇案例分析。建议教师确定“案例分析”的起点:即尝试一种新的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改善一个困境,解决一个问题;弥补一个缺撼,解决一个困惑。

②集体备课。即注重集体的交流与研讨,注重集体研讨的有效性,强调“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采取“提出案例,集体研讨,借鉴补充”的备课策略。备课组长把教材科学地分成若干份,每位教师认真完成重点备课内容,提前写好预案,并留出旁注栏。集体研究时,主备教师将所备内容向全组说课,其他教师认真参与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共识。每位教师充分利用旁注栏,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再创造,作个性化的修改,注重创新,注重实用,注重个性。每课预案使用完毕,写出“教学后记”,在组内交流。

③课例研讨。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策略为目的,以探索课题实验的途径为思路,为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为全面展开课题实验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是我校“案例分析”校本研究的重头戏。我们组织了多种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并形成常规的运作方式。如“课题研讨课”、“课改研究课”、“课改示范课”、“青年教师竞赛课与汇报课”等。在观摩研讨活动中,他们的观点在一起碰撞、交锋、交流、融会,为我校深入“案例分析”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④写作指导。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让每一位教师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十余次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写作指导。通过指导,教师们基本上能掌握“案例分析”的写作。

“教学反思”:

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在“行动”之后“回头思考”的反思研究。即教学预案设计时,理一理预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否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预案实施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想一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后,找一找成功的因素与失败的教训。主要反思策略:一是把自己当作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二是通过同事中的榜样来反思;三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四是通过学生的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五是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及时来反思;六是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学反思”校本研究的每个专题运行,总是根据实验教师一个个具体教学反思而确定问题,提升阶段性校本研究的重点问题,再研讨对应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探究运行中,我们把“教学——反思——改进”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始终。

(4)展示研究成果。通过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优秀论文、案例、优质课、基本功大赛等“四优”评比,既造就了一支悉心教学改革的教师群体,又展示了课题研究的新成果。

从2001年到2004年12月,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论文评比中,有540人次获奖,发表论文194篇。其中,在省“教海探航”、省“师陶杯”、省教研室、省教育学会、省电教馆论文评比中共获一等奖35篇,二等奖45篇,三等奖130篇。(2004年在省“教海探航”四大类论文评比25个一等奖中,其中李卫老师获一等奖第一名,孟庆甲老师获一等奖第13名;在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中熊福建、陈建先老师获一等奖)。在省市学科优质课及基本功比赛中,12人获一等奖。5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2位教师先后被县、区兄弟学校邀请上课作讲座。陈建先、马建明两位教师先后应邀赴杭州、福州、北京、天津、西安、南宁、延安、南京、安徽等地讲学。3位教师被聘为市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6位教师被聘为市课程改革中心教研组成员。学校先后编写出版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故事》三本丛书。我校主课题获省中期评估二等奖,9个市级短期小课题已通过结题。有10位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教辅用书46册(本)。

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课题总结,将课题实践经验提升为课题理论成果。

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①各子课题组或教师专题研究结合学科教学实践,总结具体实施学科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构建学科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进一步整理、提炼、总结、改进和完善,形成学科课堂创新性教学模式。②汇集实验教师的专题研究成果形成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写出子课题研究报告;③主课题组根据子课题研究成果写出主课题的后期实验研究阶段报告;④进行课题结题前培训,规范结题鉴定资料工作;⑤各实验教师、子课题组、主课题组提交结题鉴定资料。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⑦正式出版或编印本课题的书面成果。

第四阶段(2005年9月—12月):课题鉴定,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

这一阶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①组织专家组对主课题进行现场或书面鉴定;②将本课题的结题鉴定资料报送省教科院、教育学会,申请省级成果鉴定;③召开结题表彰大会,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科课程

1.语文科学认读、自主探究、活动化习作的研究

语文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知识的互动传递、语言的感悟内化以及问题的合作探究、思想的交流沟通等。为此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了“激活主体、自主识字、开发潜能”的科学认读研究。通过开发、利用广泛的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语言学习环境,研究低年级儿童识字与潜能开发的关系、儿童识字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等。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阅读是记忆、领会、理解、思维、想象、表达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我们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开展“创设情境→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自由表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拓展到更广阔的境地,教师为学生架构起一座课内外相沟通的阅读桥梁。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想象作文、绘画作文、网络作文、系列日记、生活作文、活动化习作的研究,培养学生展开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数学创造性思维、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发现,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我们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的研究:(1)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2)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3.体育“分类分班协作教学”的实验研究

体育学科牢牢树立“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确保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特长”,以一年为周期,交替训练,使学生技能与体能螺旋发展,稳步提高。教学中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创新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儿童自主活动和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和合作、互动的基础上,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注重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注重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影响。因此,我们着力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结构模型,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重网络教学和小学生网络学习的开发与研究,全面促进教学创新。

●活动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淡化学科界限,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内容有:

(1)小学自然——“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

(2)小学社会——“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做中学”教学策略研究

(4)班班有特色——“做中学”实验研究

(5)幼儿综合实践活动——“玩中学”的策略研究

●环境课程

我们还注重环境课程的开发,在校园开辟了书画墙、壁画墙、篮球墙、乒乓球墙、足球墙,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创新氛围。另外还注意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了空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得到锻炼。

在做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创新性研究的同时,我们也着手进行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创新性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创新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研究,创新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的研究等。

(一)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自变量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关系。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了如下基本模式框架:(图略)

对此基本模式框架作如下解释:

——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条线组成。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学目标是启动和组织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它是预设的。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就组织不起来,或者学习活动是茫然的,没有指向的。而在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又会有生成,它与“预设性”的教学目标一起继续推进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习活动的指向是教学目标,即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活动的具体形态主要是阅读、思考、感悟、体验、探究、研讨、质疑、实践等,由教师根据需要(以学定教、做中学、探究式、分类分班式)进行组合和转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活动是学生内在潜能得以表现、发展的基本形式。因此,这样的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民主、科学、创造、发展的特征;这样的学习活动,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两点,既是本模式学生学习活动的固有特质,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时候,必须有两个意识:一是尽可能使学习活动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二是尽可能使学习活动有效和高效,避免无效和低效,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确定有三种方法(水平):教师提出,学生认同;师生互动,讨论确定;学生提出,教师认可。

——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投入全部的关注和热情。要通过巡视,了解学情。对于各类学生都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学定教。

——学生学得怎么样,即是否“学会”、是否“会学”,是否会“创新”了,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学习结果呈现出来,并组织评价。呈现的方式主要有答问、讨论、陈述、演讲、练习、操作、答卷等。

——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自我闭合的可控回路。从学习结果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检核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以便调整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该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并形成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对以书本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有助于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

创新性教学模式在主要因素、主要关系和教学形态诸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鲜明的特征,见表1。

表1:创新性基本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创新性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主 要 因 素

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学生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创造性,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优化教学内容结构,以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方式呈现学习内容。

单纯传授知识、掌握技能。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点,以陈述性方式呈现内容。

教学环境

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合作学习营造安全、民主、和谐、宽松及提供信息资源充分支持的教学环境。

缺少民主、安全及信息资源贫乏的环境。

教师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是知识权威,使教学的中心。

学生

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

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使教学的配角。

主要关系

生——师

平等、合作、充分沟通、正面互动。

服从、缺少沟通、负面互动。

生——生

合作、充分沟通、正面互动

竞争、缺少沟通。

师生——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知识为本位。

教学形态

师——生

生——生

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启发式)、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做中学(以学定教)

传授——接受式

(二)完善生成化教法系统。

创新性教学以“创新”为特征。固定的、僵化的、死板的方法或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其要求,即使我们勉强建立了某个具体的方法或模式,其一成不变的套路也有失创新的水准。但这不是说创新性教学就没有规律可循,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建立了创新性教学的方法、模式系统,使之具有生成特性,应对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追求最优化的教学形式。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模块。这里的模块即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也是具有整体特征的独立运行单位,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模块有:教学立意式(主要适用于语文课,即教师把握住学生学习课文的真实需要,寻求一个亮点,照耀着能力训练的轨道与精神涵育的境界交融为一;搭建一座鹊桥,“金风玉露一相逢”,孕育出灵魂新生的圣果。强调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存疑、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调控,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多方面、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拟实践式(主要适用于数学课,意在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陈旧格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一种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分类分班协作式(主要适用于体育课,即把同年级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节次,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中心,把每个年级分为若干个班,即篮球班、足球班、软式排球班、乒乓球班、羽毛球班和武术班等。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两课时用于专项训练,一课时用于完成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循环交替,螺旋上升,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实现由“兴趣”向“志趣”转化。)社会活动式(主要适用于品德与生活课,即教师把学生带到校园、社区中去参观、考察、实践,在与大众的交往过程中寻找闪光的美德,感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公德。)综合探究式(主要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科学课,即让学生综合运用现实的、模拟的方式,去探究、发现、创新。如,一位教师以“发现古城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古城楼的历史文化、美术形象、建筑风格等多角度分析研究,让学生通过走访、摄影、实地勘测、网上查寻、收集相关的作品去发现、探究。)做中学(主要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科学课,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科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实践研究内容,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实践研究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做或亲身体验、表达与交流等实践研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

2.策划链接。有了基本模块,在具体教学时,还要注意各模块的有机融合,形成高效运作的实施模式,我们采用多种融合形式,创造出多种教学方法模式。一是“镶嵌式”,即将教学方法模块“镶嵌”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二是“粘连式”,即将教学方法模块连结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学习。三是“剪裁式”,即将教学模块中的某些环节剪裁掉,重新组成新的模块。四是“交织式”,即把两种教法模块有机交织在一起,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形成系统。将上述教学模块、链接方式、课程标准、创新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环境等组合平台相机结合,便形成了一个可供选择、组合和创新性教学的操作模式系统。

语文课堂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图略)

(此模式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和吸纳教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教师总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方案,牵引着学生走,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预定的教学设计和书本的范畴之中,形成思维定式,课堂上学生基本没有问题出现,学生不敢问、不能问、不会问,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存疑、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调控,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多方面、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堂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图略)

(数学课堂上把探究作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式教学由“问题情景——探究研讨——师生交流——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都是开放的、主动的,学生的探究、展示、合作、评价的过程融为一体。此模式的构建意在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陈旧格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一种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模式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注重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探究,着重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它遵循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育课堂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图略)

(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对以往存在的弊端的反思,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和身心特点,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为此,我校以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小学体育“分类分班协作”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即把同年级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节次,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中心,把每个年级分为若干个班,即篮球班、足球班、软式排球班、乒乓球班、羽毛球班和武术班等。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两课时用于专项训练,一课时用于完成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循环交替,螺旋上升,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实现由“兴趣”向“志趣”转化。本模式旨在树立“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打破原来的班级界限,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确保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特长”,以一年为周期,交替训练,使学生技能与体能螺旋发展,稳步提高。教学中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他学科创新性教学模式

其他学科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已取得初步成果,形成了模式的框架,正在总结、提炼之中。如英语学科“情境式”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品德与生活学科“活动式”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中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等。

(三)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创新性教学崇尚创新——教师能创新,学生爱创新。但创新并不排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所以,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全息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极次的评价。在考评方法上要使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要注重改变课程评价以甄别与选拔为主要目的的鉴定性评价,转变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教学考评中,积极采取综合评价(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和单项评价(班级后十名潜能生成绩上升的幅度)相结合的双重评价体系。取消期中考试,实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关,并根据学生创新学习的实际情况,分一次和若干次过关,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调动“潜能生”的学习信心。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在实验结束时,对教师运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的课堂中所展示出的创新教学意识、教学技能、创新教学能、教学质量、教改成果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了评估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学生和教师200多人,开展了教师说课、赛课、评课以及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竞赛活动,然后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统计、平时记录和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看出:

(一)科学认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向

创新性教学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为前提,以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学科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哪里?在教师开放的教学理念里,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里,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脑力激荡里,在学生对问题的灵动思考、求异性表达和个性化学习里,在教师精心营造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里,在对教材那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的科学发掘里,在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与认识生活的密切关系里,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学科实践活动里,在教师主动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里。

(二)准确把握了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

实施创新性教学的操作要领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开启学生创新的门扉。人的创新要求是与生俱来的。创新性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创新的门扉打开,让学生的智慧通过创新之门奔涌出来。(2)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促使学生渴望创新,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肯于钻研,勇于尝试实践,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的奥秘。(4)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个性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学习态度及其行为方式,是学生整个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就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5)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创新潜能指的是潜在的储存在学生个体基因之中的那些创新特质的心理功能和心理力量,是学科创新性教学的一笔巨大财富。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就是要将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6)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解读某一课文或解答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鼓励学生放开思想、敢于想别人不敢想、也不会想的问题。(7)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学生的创新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创新学习中的行为技巧或在创新学习中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性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8)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产生新的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也是实施创新性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教师。

通过开展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较灵活自如地运用学科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益逐步提升,一批学者型的教师正在逐步形成。“十五”期间,陈建先老师的专著《本位语文》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5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4位教师先后被县、区兄弟学校邀请上课作讲座。陈建先、马建明两位教师先后应邀赴杭州、福州、北京、天津、西安、南宁、延安、南京、安徽等地讲学近百场;3位教师被聘为市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6位教师被聘为市课程改革中心教研组成员。从2001年到2005年12月,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论文评比中,有608人次获奖,发表论文219篇。其中,在省“教海探航”、省“师陶杯”、省教研室、省教育学会、省电教馆论文评比中共获一等奖39篇,二等奖52篇,三等奖161篇。在省市学科优质课、基本功及说课比赛中,19人获一等奖;有10位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教辅用书52册(本);学校连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语文、数学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表2:“九五”与“十五”期间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柱形图对照表(略)

(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教师们通过对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验,课堂教学正悄然地发生着变革,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点拨、调控,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品质的教学思想已转化为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受到良好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分享、乐于创新的学习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得到长足发展。实验以来,学科教学质量在本地区名列前茅,全市语文、数学学科质量监控居上游水平,市教研室集体视导,常规课考核优良率为100%。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为市内重点中学、示范中学输送体育特长学生60余名。以上仅是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所产生的绩效,也为学校“新课改”的研究实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3:学生基础学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情况对照表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创新能力

及格率

及格率

优秀率

85分以上

75~

85分

65~

74分

55~

64分

45~

54分

35~

44分

35分以下

实验班

100

93.6

99%

95%

86.3

92%

75%

9

12

36

19

13

10

1

对比班

100

91.8

97%

92%

68.1

76%

21%

1

4

21

28

19

15

12

说明:结合年度知识与能力检测,对实验班与对照班100个样本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测试并对样本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测试。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基础知识学习上都非常扎实,各项指标无多大差别。在基本技能的测试上,各项指标的距离明显拉开,而在创新能力的各分值区间的数据差距更大,实验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思维比较开拓,分值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

(五)学生在创新态度、思维和品质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课题实验以来,学生不仅基础性学力较强,均达到课程所规定的目标,而且创新的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发展很快,从25%的人增长到90%左右。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学生在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艺术比赛中,有310人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63个;二等奖95个。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41个。以上仅是我校创新教学中的一些亮点,在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人人有创新,2600多名学生就如一颗颗闪耀的小星星,无时无处不在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构成了我校独特

的创新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