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开学初校长室对教师的“备教改辅考”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11月1日,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与部分备课组长对全校备课进行了全面检查。
本次检查涉及全校180余位教师的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信息、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阅读、书法13个学科的教案。
检查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教案首先呈现出规范性。每位老师备课本中都能以手写教案或二次备课等两种形式呈现。凸显出清晰、完整、连贯的授课过程,做到了有课必有教案。具体为:格式规范,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计,个人备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教法、备教学媒体、备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备课更加注重实效性,发挥了教案为我所用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备课内容更丰富、充实。备课环节完整,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能够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目标制定合理,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反思及时有效,书写工整。这样的备课,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堂,使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在教师头脑中留有清晰印象,也便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环节设计。此外,大多老师教案中还呈现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案更具实用性的另一表现是:教学后记的及时记录。许多老师把“教后反思”当作了自己反思课堂教学实践,既有课堂教后反思,也有专题反思,领悟新课程理念的阵地,其中不乏精彩的思维火花和缜密、深刻的思考。在书上备课的老师,都是教龄超过30年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在备课中更加关注对重难点的把握,在书上进行圈点批注。个别教师二次备课详细认真,注重资料的补充,重视作业设计,注重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丰富了备课内容。年轻教师手写稿教案格式规范,书写认真。
下一步,在总结经验与发现不足的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利用磨课时空与业务研修的时间加强教材研究,体现“学”与“教”的和谐关系。教学策略更具实效性,真正提高“童心课堂”的教学效益。